2025年7月1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土木工程学院李杰教授被第五届国际损伤力学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mage Mechanics, ICDM)授予损伤力学研究领域的最高荣誉——"ICDM终身成就奖"(ICDM Lifetime Achievement Medal),以表彰他在损伤力学领域做出的开创性、系统性和引领性的卓越学术贡献。这一殊荣,充分体现了国际学术界对李杰院士学术成就的高度褒扬,也彰显了中国科学家在全球工程科学前沿领域的重要影响力。
自1958年L. M. 卡恰诺夫(L. M. Kachanov)的开创性工作以来,损伤力学理论取得了系列进展,已经成为固体力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学科。在损伤力学研究中,李杰院士通过引入随机介质的基本概念,为非均匀介质材料的力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提出了纳-微-细观随机断裂模型,科学揭示了损伤演化的物理规律;建立了混凝土多维弹塑性随机损伤本构关系,系统发展了结构随机非线性分析的高效数值方法。这些工作,形成了完整的混凝土随机损伤力学理论,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肯定和广泛跟踪研究。混凝土随机损伤力学,为各类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分析与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重大工程结构(超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海洋平台等)的抗灾分析与设计提供了有力工具。混凝土损伤本构关系,被纳入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应用于一系列重大工程之中,彰显了原创性基础理论研究的工程价值。
国际损伤力学大会(ICDM)是损伤力学研究成果交流与传播的重要平台。ICDM终身成就奖是国际损伤力学领域最具权威的学术奖项之一,旨在表彰在全球范围内对损伤力学理论发展、方法创新及工程应用做出持久而杰出贡献的顶尖学者。历届得主包括:Zdeněk P. Bažant教授(美国西北大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及艺术与科学院院士,Timoshenko奖章、Freudenthal奖章获得者,2023年获奖)、白以龙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2018年获奖)、Jiann-Wen Woody Ju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国际《Damage Mechanics》期刊主编,欧洲科学院帕斯卡奖章获得者,2018年获奖)、Jean-Louis Chaboche教授(法国国家航空航天研究院ONERA研究主任,2015年获奖)和George Z. Voyiadjis教授(路易斯安纳州立大学教授,Newmark奖章、冯•卡门奖章获得者,2015年获奖)。
李杰院士长期从事结构工程与工程防灾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随机力学、工程可靠性理论与生命线工程研究中取得了具有国际声望的研究成果。他曾获得丹麦王国Aalborg大学荣誉博士学位;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授予领域最高学术成就奖——Freudenthal奖章;2017-2022年,出任国际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学会主席。
ICDM主席Woody Ju教授向李杰院士颁奖
同济大学 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
邮编200092
电话:+ 86-21-65981505